科技執筆繪生態新卷 融合潑墨染綠色華章
——江西省生態學會創新實踐獻禮第三個全國生態日
值此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江西省生態學會謹以近年來依托本省獨特生態優勢,以科技為基石、以問題為導向,深化政產學研融合,服務地方生態治理與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獻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學會聚焦核心、深化融合、創新模式、夯實基礎,探索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聚焦戰略議題,構建“學術-實踐”閉環體系
學會緊扣鄱陽湖保護、“兩山”轉化、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研究-交流-實踐”深度融合的工作閉環。
鄱陽湖協同治理。持續舉辦“鄱陽湖生態保護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有效聚合中科院、高校院所、地方政府等力量,圍繞生態修復、江豚與候鳥保護、水資源水環境管理等領域聯合攻關。如2025年8月最新研討會,針對塹秋湖生態難題,形成“生態保水與濕地修復”共識方案,實質性推動區域科研設備共享平臺建設,并創新性探索建立區域碳匯交易機制,為生態價值轉化提供新路徑。
“兩山”轉化實踐探索。攜手井岡山市政府打造“兩山發展論壇”品牌,深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通過推廣“竹林碳匯 可持續經營”、“縣域低碳循環發展”等鮮活模式,生動詮釋“紅綠融合”產業路徑,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發展樣板。2024年井岡山相關試點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帶動農民人均增收顯著提升。
人鳥和諧創新示范。精準破解鄱陽湖越冬白鶴“棄湖入田”困境,創新推出“藕遇白鶴”共生經濟與“田園鶴谷”棲息優化模式,提出“引導回歸天然濕地”的長期生態策略。同時,聯合電網企業研發基于鳥類衛星追蹤和AI識別的智能預警防護系統,系統性解決鳥線沖突,推動“鳥線友好”技術在全省輸電網絡廣泛應用,顯著降低對鳥類棲息的影響。
深化融合機制 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以遍布縣域的科技服務站為核心樞紐,建立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長效服務機制。
科技服務站扎根縣域。自2018年靖安首站設立,至2025年服務網絡已覆蓋南豐等特色產業縣。深度賦能蜜橘、龜鱉等生態產業,提供生態認證、品牌升級指導,成功孵化“濕地蜜橘”、“濕地生態游”等融合新業態,助力產業鏈價值提升超億元。
技術幫扶精準滴灌。組織跨學科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土壤酸化修復、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如秸稈基料化、畜禽糞污沼氣化)等技術幫扶,源頭削減農業面源污染,示范區化肥農藥使用量平均降低15%以上。
跨部門協同破瓶頸。聯動人大、政協、生態環境部門及產業鏈企業,構建“專家智庫 專項工作組”聯動機制。例如,為廬山市“量身定制”環境檢測技術提升培訓和綠色金融“一企一策”支持方案,有效破解基層環保人才匱乏與綠色轉型資金短缺的“雙重瓶頸”。
創新保護模式 破解保護與發展核心難題
針對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核心矛盾,提供創新性、系統性解決方案。
“藕遇白鶴”共生經濟。通過科學規劃藕田水位與種植結構,巧妙營造適宜候鳥(尤其是白鶴)棲息的覓食環境,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在保障蓮藕生產的同時,吸引大量珍禽,配套發展的觀鳥經濟帶火鄉村旅游,形成生態保護、特色產業培育、農民增收致富的“三贏”格局,項目區年接待觀鳥游客超5萬人次,旅游收入顯著增長。
電網生態學實踐引領。與電力部門深度合作,應用前沿生態學與工程技術,研發并部署智能防鳥裝置與實時預警系統。基于大量追蹤數據和實踐驗證,推動構建了覆蓋全省、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鳥線和諧”技術標準體系,為重大基礎設施的生態友好型建設提供“江西經驗”。
強化基礎能力 保障學會發展行穩致遠
青年人才托舉。設立“青年生態科技獎”,常態化舉辦“研究生生態論壇”,為生態領域青年才俊搭建展示、交流與成長的階梯。
專業服務拓展。成立產業對口專業委員會,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如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濕地修復技術規范等),拓展第三方專業評估與咨詢服務市場。
內部效能升級。持續優化會員結構,強化新媒體矩陣(如“生態零距離”公眾號)運營,完善內部管理流程,顯著提升服務響應效率與專業支撐能力。
服務國家戰略 彰顯生態智庫時代擔當
精準對接國家議程。2025年8月核心研討會特選于第三個“全國生態日”前夕召開,以豐碩的實踐成果和前沿的學術探討,有力彰顯了江西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堅定決心與務實行動。
貢獻省級智慧力量。深度參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高規格國家戰略座談會,系統提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生產力協同發展”路徑,貢獻了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江西方案”,獲得國家部委高度認可。
錨定“平臺化 在地化” 引領生態創新江西實踐
江西省生態學會的鮮明特色在于以鄱陽湖、井岡山等核心生態區為關鍵錨點,通過構建高層次學術平臺(系列研討會、專題沙龍)、織密下沉式服務網絡(縣域科技服務站)、創新矛盾調和機制(如“藕遇白鶴”共生經濟),成功打造“問題識別-聯合攻關-產業轉化”的生態治理全鏈條。其工作始終貫穿“科技精準賦能生態保護,融合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主線,為江西高標準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貢獻了寶貴的實踐智慧和示范樣板。
在第三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江西省生態學會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筆,以融合發展為墨,在贛鄱大地上奮力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新篇章!
(編審/生態零距離)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