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在位于廣東省江門市的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觀鳥臺上,來自深圳的攝影愛好者王先生屏息凝神,當一隊白鷺優雅地掠過古榕樹的瞬間,他按下快門,定格了這幅嶺南生態畫卷。“專程為拍攝‘鳥島’而來,這里環境優美,風景如畫,水鳥種類比起城市動物園可豐富多了。”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的候船廳,古榕樹全貌宣傳照上的這一行大字格外奪目。黨的十八大以來,江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保護好建設好“小鳥天堂”。2024年,該園區鳥類種群增長24.77%,全年游客超35萬人次,印證了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不少研學團隊、外地游客前來“小鳥天堂”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美。當年巴金筆下的“神鳥樂土”,如今已成為帶動周邊村民致富的“聚寶盆”以及綠水青山間的生態經濟新范式。
生態筑基,合力守護“小鳥天堂”
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所在的江門新會天馬村,至今仍恪守著一項鐵律:“不伐榕、不捕鳥”。當地村民世代守護這片“小鳥天堂”,讓這片占地15公頃的生態保護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基因庫”。
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的主體是一棵長于明末清初的水榕樹,歷經超過400年生長,形成了覆蓋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獨木林”,林中棲息著夜鷺、牛背鷺、小白鷺等100多種鳥類,形成“樹在島上,鳥在樹上,人在畫中”的獨特景致。
天馬村的村民仿佛把愛鳥護鳥刻進了DNA。就是在村民的精心守護下,“小鳥天堂”成功恢復了27萬平方米鳥類棲息地,從單一景點發展為國家濕地公園,成就了“村在水畔、樹鳥相依”的美好景象。
當地延續數百年的護鳥傳統彌足珍貴,更令人驚嘆的是2017年江湛鐵路建設中的創新:為避免驚擾到數百米外的“小鳥天堂”,該工程增加投資,建成全球首例高速鐵路拱形全封閉聲屏障,讓“萬鳥齊飛不受驚”成為現實,書寫了“為鳥讓路”的生態佳話。
如今,江門正在進一步圍繞“小鳥天堂”生態價值轉換展開探索,按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以“繡花功夫”全面提升景區品質,帶動周邊村民致富。
建設碧道,以綠脈激活城鄉融合
“在小鳥天堂碧道邂逅夕陽和歸巢的鷺鳥,是當地人生活中的‘小確幸’。”天馬村村民阿琪說。
小鳥天堂碧道(自然生態型)是江門市碧道建設工程(新會段)的“明星項目”。按照有關規劃,該碧道圍繞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沿線串起梅江農業生態園、梁啟超故居、凌云塔、陳皮村等多處新會名勝,并設計“鳥影尋蹤、杉林漫步、香溢灣畔、書香之灣、柑園探趣”五處堤岸景觀,使僑鄉記憶與生態美景通過碧道相交融。
沿著18.8公里長的小鳥天堂碧道漫步,杉林、河濱、柑園等景觀次第展開。這條投資8000萬元打造的生態廊道,深度融合“小鳥天堂”“啟超故里”“陳皮之鄉”三張文旅名片,生態岸線比例高達96.8%,成為激活城鄉融合的綠色動脈。
碧道沿線各村也緊抓機遇,乘“百千萬工程”東風,深挖發展潛力。與“小鳥天堂”一水之隔的天馬村,立足資源稟賦,結合國家濕地公園資源進行整體規劃,提升河濱路農房風貌,不斷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特色文化旅游村品牌。
根據規劃,天馬村還將建設河濱生態碼頭,建成后游客可從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景區乘坐觀光船只進入天馬村,上岸后在河涌步行街內游玩參觀、品美食,帶動游客消費以及村物業出租,從而提高村民的收入。“都說路通則財通,碧道這條生態路,為我們帶來了更多資源和可能。”天馬村村民陳永亮認為碧道的建設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未來也許能成為‘綠水青山’變現的創新樣板。”
觀鳥經濟,點綠成金的新路徑
“外地游客乘坐城際軌道抵達江門站后,可無縫換乘巴士直達景區。”依托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正打造“生態 交通 文旅”的創新模式,讓生態紅利輻射更廣。
在“小鳥天堂”,觀鳥經濟已結出碩果。今年8月,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熱鬧非凡,不少青少年和親子家庭選擇在暑假前來研學。
“只用半天就拍到了池鷺、夜鷺、白鷺,這趟值了!”在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的巴金亭內,來自中山的觀鳥愛好者李女士與兒子端著攝影機,興奮地展示剛拍到的珍稀鳥類。據了解,這是他們今年第五次來小鳥天堂研學游玩,每一次他們都準備了“長槍短炮”,收獲“撐爆”內存卡的各類鷺鳥美照。
自2021年起,江門市委宣傳部連續4年舉辦中國僑都(江門)小鳥天堂觀鳥生態節活動,通過慢直播吸引數千萬海內外網友“云觀鳥”。今年6月,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廣東活動周”拉開帷幕。在“綠美廣東,美好家園”展覽的B展區,一座以江門新會“小鳥天堂”為藍本的“科幻森林”成為一大焦點。來自新會的留學生小何自豪地向同伴介紹家鄉的生態之美,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想到小鳥天堂看一看”的種子。
如今,在新會樞紐新城規劃圖上,“小鳥天堂生態樞紐”的定位格外醒目。未來這里將成為珠三角生態流量樞紐:鳥類遷徙的生態樞紐、觀鳥經濟的客流樞紐、綠色發展的理念樞紐。
“鳥兒愿意留,游客自會來。”在天馬村,青年陳浩斌正籌劃建立一家觀鳥民宿,“這是‘綠水青山’賦予我們的本錢。”他用樸素的話語,道出了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的真諦。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