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森林公園已經成為人們開展旅游、休閑活動的重要場所。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不僅關注森林公園內部的資源與環境條件,對公園外圍背景環境的要求和標準也在逐步提高。森林公園旅游開發的規模、速度與程度要與公園內外的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條件相適應,各子系統之間要相互協調。森林公園內外環境系統及各子系統之間的協調度評價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系統協凋度評價的核心內容是構建協調度評價函數模型和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目前協調函數模型的形式復雜多樣,評價指標體系存在差異,理論上還處于探索研究階段。本文構建了一套衡量森林公園內外協調程度的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并以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為實例進行評價研究,定量測量森林公園內外環境系統及其兩個系統內各種要素的協調程度,找出森林公園在旅游開發與環境管理中的瓶頸,促進森林公園可持續協調發展,希望為森林旅游環境系統協調度研究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字:森林公園;內外環境;協調度;模型
一 森林公園內外部旅游環境的界定
森林公園是指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森林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以開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報批準的森林地域。森林公園作為我國旅游景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其明確的地域范圍界定。森林公園內部旅游環境是指明確界定的范圍地域內,圍繞旅游者而建立起來的,具有多種組合并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與旅游者產生相互聯系的復雜系統,包含了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在內[2];森林公園外部環境即是森林公園外部的周邊環境,是指緊鄰且圍繞森林公園的具有一定地理空間范圍的區域環境,其整體的社會經濟活動與景區關系密切或自然環境與森林公園相似。一個好的周邊環境應該與森林公園的資源內涵相適應,和諧發展,成為森林公園與鬧市之間的緩沖帶,更能突顯森林公園景觀的原真性和自然美,增加森林公園景觀吸引力,提高游客滿意度。
二 森林公園內外部旅游環境協調度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構建
1. 協調度與協調度評價的涵義
協調是體現兩個系統間及兩個系統內各種要素關系的一個重要特征,“協調度”是對系統和諧性的度量,是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外作用力與其發展方向是否協調一致的數量指標;是人們對某一事物或現象,在心理上、主觀上或經過科學的分析、計算基礎上對其協調性、一致性的評判的數量指標[5]。森林公園內外部旅游環境協調度評價就是定量測定森林公園周邊系統與內部旅游環境系統之間的協調程度。進行協調度評價的目的在于,在定量測定兩系統及其構成要素協調程度的基礎上,找出森林公園在旅游開發與環境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實現系統間的良性循環,達到一種良好的穩定狀態,促進彼此的共同發展。
2.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為了衡量和評價周邊環境與森林公園的協調發展水平,需要建立一套評價指標體系。因為協調是描述各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狀況,而不是各自的發展狀況,即使各個子系統發展到了較好的水平,也并不意味著系統協調,相反,系統完全可以在低水平層次上達到協調,我們追求的主要是高水平的協調。因此,協調度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主要從公園周邊環境與內部旅游環境協調的角度來考慮,同時所選的指標應該既能體現兩個系統本身狀況又能體現出二者的相互作用。
指標的確定實際上是對周邊環境與森林公園的旅游環境與服務質量評價指標的確定。多數文獻進行系統協調度評價指標選擇時,主要考慮的是區域發展的統計年鑒中原始數據的可獲取情況,并對指標值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后展開分析。對森林公園及其周邊環境質量評價時需要兼顧“硬性”與“軟性”指標,難以從國家或地區的相關統計年鑒獲取成熟的現實數據,旅游環境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旅游者心理感受及其審美觀的一致性及共性。依據旅游環境的特點,結合《旅游區(點)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建立周邊環境與森林公園協調度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指標體系由具有遞階層次結構的目標層、系統層、控制層和指標層所構成,以周邊環境和森林公園兩個子系統間的協調程度作為目標值,對于森林公園及周邊環境層次,又分別從景觀、自然、綜合管理與設施狀況四個方面選擇相應的環境質量協調度評價指標。指標建立的基礎是以旅游活動中游客的親身體驗與心理感受,通過游客對周邊環境與森林公園的打分,以旅游者的認知評價來獲取各個指標值的對比數據。
研究以森林公園為中心,主要從旅游角度考慮考慮森林公園周邊環境中對游客旅游體驗有影響的相關因子,所以周邊環境與公園內部環境評價因子選取時基本做到一一對應。
三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外旅游環境協調度評價 1.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概況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原名福州樹木園,創建于1960年2月、1988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建立“福州森林公園”,1993年改為“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集科研與游覽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面積859.33公頃。公園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東以福飛路為界,西至湖頂與葉洋村接壤,南至八一水庫北岸堤壩,與福州動物園為鄰,北至嶺頭鄉與筆架山毗鄰。森林公園以搜集、展覽福建樹種為主,引進南方的木棉樹,北方的鉆天楊,熱帶的南洋杉,亞熱帶的樟樹,溫帶的油松、銀杏、水杉等全國各地及36個國家2500多種國內外珍貴樹種。龍潭溪自北向南流貫園中,以蘇鐵園、棕櫚園、珍稀植物園、竹類觀賞園、樹木觀賞園,花卉盆景園及榕樹景觀區等多個植物專類園構成的樹木觀賞區,融園林藝術于一體,宋古驛道、清劉冰心墓、正心寺等構成了森林公園的人文景觀。公園冬暖夏涼,夏季平均氣溫比福州市區低3-5℃。森林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和負氧離子,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感受“森林浴”,被譽為“福州市最大的天然氧吧”、“福州之肺”。
2. 問卷設計與游客調查
問卷內容由五部分構成,包括森林公園內外部旅游環境因子及總體旅游環境因子重要性與滿意度賦值三部分封閉式問題,森林公園旅游環境與服務管理意見等開放式問題以及游客個人信息。問卷中量表的設計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非常正性的回答賦值5分,依次4分,3分,2分,非常負性的回答賦值1分。問卷設計后先在2011年春節期間進入森林公園開展小規模初步測試,并征詢專家與被調查游客的意見,對問題的表述與格式進行適當修改,形成正式的調查問卷。
正式調查分三次進行,調查組成員分別于2011年3月12日、3月19日與4月2日進入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對游客開展調查。
3. 問卷統計、結果和檢驗
由于調查時采取一對一的形式,即每位調查人員在同一時間段內只調查一位游客,所以問卷回收率為100%,實發400份問卷,回收400份,有效問卷321份,問卷有效率約80%。無效問卷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游客覺得問題過多,只填寫一半;部分游客漏選部分選題;還有部分游客對問卷選項基本沒經過認真思考,導致問卷內容所含指標標準差為0。
被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性別構成,男性占47.2%,女性為52.8%;游客來源構成中,57.7%的游客來自福州市內,32.7%的游客來自福州市外福建省內其他地區,只有9.6%的游客來自福建省外;學歷構成方面,專科及本科學歷人員占76.3%,高中及以下人員占20%,碩士及以上占3.7%;職業構成方面,學生占46.4%,企業職員占31.2%,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占11.3%,離退休人員占2.6%,其他人員占8.5%;年齡構成方面,18歲及以下占2.2%,19-24歲占51.3%,25-35歲占26.3%,36-55歲占14.1%,55歲以上占6.1%。
用克朗巴哈α系數對問卷進行信度檢測,檢測結果見表2。根據吉爾福德(Guilford,1965)信度可接受水平,信度系數若大于O.7表示信度相當高;當系數介于0.35到O.7之間時表示信度可以接受;若小于O.35則信度低[7]。從表2中可以看到,除了設施狀況α系數為0.6599外,其余變量的α系數均在0.7以上,且外部環境系統層總量表的α系數達到O.8702,內部環境系統層總量表的α系數高達O.9092,表明問卷量表可信度相當高,即指標的一致性程度高。
建立Excel和Spss數據庫,求得周邊環境及公園內的每一個指標對各自環境的重要性程度百分比與指標值。
問卷第3部分即總體旅游環境因子部分獨立設置了游客對公園整體、周邊環境以及公園內部環境情況的綜合評價項,相應的百分制評價值分別是72.2、69與73.4,與表1數據比對,可見游客對周邊環境與景區的價值評判與按上述標準所計算的結果基本一致。
4. 協調度評價與結果分析
(1) 協調等級劃分及其標準
周邊環境與森林公園的協調度是相對于森林公園發展階段而言的。在森林公園的不同發展階段,公園的周遍環境與內部旅游環境之間都可能達到數值上的協調狀態或者出現相同的協調度值,但協調的本質和內涵卻存在差異。森林公園發展高級階段的協調狀態,說明周遍環境與森林公園是一種和諧的、相互促進的的協調關系,內外部的最優組合可能同時實現各自的最優。而在森林公園低水平發展階段,同樣的協調值可能出現不協調關系,或者最優組合是建立在低水平發展基礎上。所以單純的協調度值不能反映系統所處的發展水平,應將協調度與森林公園的發展水平綜合。
協調度是用量化概念反映系統的協調程度,沒有直接表明系統狀態的性質,缺乏定性化的信息量,因為在[0,1]區間內有無數個數字,因而就代表了無數個協調度或者協調狀態。借用模糊數學原理,把相近的協調度在隸屬關系上界定為同一類型的協調狀態,把協調度的范圍劃分成若干連續區間,每一區間代表一個協調等級,每一個區間代表一種協調狀態,形成連續的協調等級階梯。周邊環境與森林公園環境質量的協調度是相對于森林公園的發展水平而言的,公園發展水平以公園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值作為衡量依據。公園的綜合環境質量和控制層的各分類的水平有一個高、中、低的分檔。如果森林公園的綜合環境質量水平屬于高水平的,得分在80—100之間,周邊環境的環境質量要與之協調,證明周邊環境的環境質量水平也很高;如果森林公園的發展屬于中等即在70一80之間,周邊環境與之協調也屬于中檔;若屬低檔,隨之。
(2) 計算結果
利用公式(3)求出各指標的權數,再利用公式(2)求出森林公園內外部環境系統綜合指數)(xf與)(xg(見表4),則當)(xf >)(xg時,反映周邊環境質量水平高于公園環境質量水平;)(xf=)(xg時反映周邊環境質量水平相當于公園環境質量水平;)(xf<)(xg時則反映周邊環境質量水平低于于公園環境質量水平。由表4可知,外部系統中的綜合管理與設施狀況均好于公園內部。
利用公式(1)求出森林公園內外部環境系統協調度指數,并結合表3進行等級劃分,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①內外環境系統綜合協調度指數C為0.005,公園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值E為70.24(C∈[0,0.1),E∈[70,80)),屬于中等水平,所以公園內外部旅游環境屬于協調狀態;②周邊環境的景觀風貌與公園景觀協調度指數C為0.106, C∈[0.1,0.2),綜合評價值E為75.8,E∈[70,80),屬于中等水平,周邊環境的景觀風貌與公園景觀比較協調;③周邊自然環境與公園自然環境協調度指數C為0.015,C∈[0,0.1)綜合評價值E為74.5 E∈[70,80),屬于中等水平,周邊自然環境與公園自然環境比較協調;④公園綜合管理屬于低水平,E=66.88∈(0,70),而C=0.052∈[0,0.1),為比較協調,公園周邊與內部綜合管理都屬于低水平。⑤公園設施狀況屬于低水平E=65.76∈(0,70),而C=0.045∈[0,0.1),為比較協調,公園周邊與內部設施狀況都屬于低水平。
(3) 計算結果分析
從以上計算結果可知,總體而言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外旅游環境處于協調發展水平,但控制層各內容上協調等級不高,處于低水平比較協調發展,游客評價值低,特別是綜合管理和設施狀況方面。在控制層中,公園的景觀風貌評價值最高,也僅得3.79分(百分制75.8),周邊自然環境得3.735分(百分制74.7);設施狀況評價值最低,公園內僅為3.288分(百分制65.76),公園周邊3.3分(百分制66)。從開放式問卷游客所提意見及游客的調查數據可以反映出,游客對森林公園的不滿意主要集中在綜合管理與設施方面。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我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有“福州之肺”之譽,于2008年9月29日免費開放。由于其獨特的區位,森林公園已經成為福州市民周末休閑的主要場所,由調查數據可知,有57.7%的游客是福州市民。目前有3條公交線路前往森林公園東口,2條線路前往南門,有4條公交線路到達公園附近的福州動物園,仍然無法滿足市民周末前往公園的需求,被調查者中61.4%的游客選擇公共交通,自駕車前往公園數量激增,20.1%的游客選擇自駕車前往。免費開放以來,公園方面增加資金與人員的投入,采取主要路段修建步行棧道,增建公共廁所,增加保潔人員與保安人員等措施,提出保護性免費開放的辦法。但面對周末與節假日如潮的人流與車流,有限的投入仍然顯得捉肘見襟,保護性免費開放的辦法無法執行,服務與設施方面的供需矛盾突顯,每逢周末,前往公園的主要道路嚴重塞車,公園如同鬧市,公園的大門口更是熙熙攘攘,小攤小販密集,叫賣聲不絕于耳。調查中,只有4.1%的游客感覺非常舒適,15.1%游客感覺不擁擠,而有8.7%游客感覺非常擁擠,32.1%游客感覺有點擁擠。森林公園屬于自然風景類景區,不同于城市公園或節慶活動場所,對游客容量與經營項目有嚴格的要求。在選擇森林公園的原因(多選)方面,排前兩位的是景色美與免門票,分別有65.4%和51.9%的游客選擇;出游目的(多選)方面,排前兩位的是親近自然與休閑娛樂,分別有64.3%和53.8%的游客選擇。說明游客希望能夠很好享受森林公園舒適的自然環境與優美的森林景觀,長期超容量的游客規模嚴重影響公園的生態環境與森林景觀質量,旅游服務設施難以滿足需求,影響游客的游憩體驗質量,導致游客的不滿。
四 結論與建議
如上所述,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外旅游環境雖然還屬于協調或比較協調狀態,但卻是在環境質量中低水平上的協調,公園的服務管理與設施供需矛盾比較突出,景觀資源與生態環境質量日益下降,如不及時加以調整,勢必影響森林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提高森林公園的內外環境質量水平,使內外環境系統在較高水平上協調發展,需要實行內外環境綜合整治,因涉及眾多利益相關部門與個人,單純依靠森林公園或林業部門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地方政府牽頭,各相關部門與森林公園管理處密切配合。
第一,制定并落實保護性開發制度。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植物遷地保護、實施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場所,也是我省的植物基因庫,不簡單等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園。免費開放不等于來者不拒,它不可能滿足公眾所有方面的使用要求。應根據公園的環境容量采取措施限制游客數量,必須避免因過度使用、不適當開發所造成的損害,將保護性開發制度落到實處,才能使森林公園的資源與環境實現可持續利用。
第二,加強公園解說服務,發揮環境與科普教育功能。在公園內部環境的18個評價因子中,解說服務的重要性排在16位,游客評價得分2.8,以百分制計算僅56分,說明解說的作用并未被游客與公園管理部門所認識。解說是森林公園最常運用的一種管理工具。森林公園等自然風景區資源的保護在許多方面可以看作是在圖書館搜尋重要的圖書以保證過去與現在的資料得以被人利用,找到圖書并加以保護固然重要,但要認識書的價值必須閱讀并理解。如今大多數去森林公園的游客缺乏足夠的經驗來“閱讀”這些地方,解說的作用就是讓游客學會“閱讀”并最終欣賞它們[10]。認識到公園解說與游客教育的作用對森林公園的保護十分必要。首先充分利用游客中心,使游客能夠通過該中心方便而順暢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公園游覽規則、景觀價值、獨特的風光、為游客提供的機會以及如何才能直接享受并理解自然環境的美妙等;其次,發揮森林博物館的環境與科普教育功能,通過博物館內實物、標本、圖表、模型、多媒體等手段,使游客了解公園內食物鏈、植物區系、動物區系等方面知識,了解森林生態系統并認識其價值;再次,發揮解說牌與人員解說的作用。最后;提供一些與森林資源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趣味性的健身設施,使游客寓教于樂、寓教于游。前往森林公園的游客80%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通過解說,可以使公園的資源與環境因游客的認識而得到保護,也使保護性管理措施因游客的了解而獲得充分的支持。
第三,周邊區域與森林公園實行一體化發展模式。將游覽區與接待區分離,密切森林公園與周邊社區的聯系,主要服務設施(餐飲及購物服務點)與游樂區置于公園外圍的周邊社區,使其成為森林公園與鬧市區的緩沖帶。加強周邊社區商業網點建設,保障旅游供給,維持旅游供需的動態平衡,還可以通過周邊商業網點的經營權轉讓,以租金收入和日常稅收來負擔一部分免費開放的維護成本與建設費用,達到充分利用公園的公共風景資源吸引游客以帶動周邊社區經濟發展的目標。公園大門口的停車場是主要的人流集散地,應將公園大門口的停車場外移,在外圍周邊社區重新建設游客集散中心(接待區),減少人流對公園的沖擊,同時,加強外圍服務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如增設自行車租借服務,實行自行車、電瓶車與公交車的對接,既便利游客,又減少空氣污染;將與公園自然景觀不協調的旅游活動項目(如燒烤,游樂設施等)外移至外圍接待區,可減少公園游客量,又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公園內部只設置些流動購物車,不設置固定購物點,既便利游客又減少固定建筑對公園自然景觀的影響。適當增加公園的休息設施,如每間隔一段距離設置休息的桌椅,使森林公園真正成為人們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享受自然的場所。
第四,加強福州市周邊其他自然風景區的建設,分流周末客流,緩解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的壓力。
森林公園外部周邊環境與內部旅游環境協調度評價是兩個相鄰區域系統之間的相似因子對比,評價時既要分析同一時間的協調度,也要在不同的時間上進行對比分析。本文只對周末時段的協調度進行調查與評價,今后還需要對非周末時段及采取整治措施后的協調狀況進行調查研究。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