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詞林正韻
煩惱即菩提
煩惱縈心似亂麻,菩提悟道不離他。淤泥深處見蓮花。
貪欲轉時精進起,恨嗔消處大悲加。覺知轉念即天涯
乙巳壬午禪書
編輯:浣溪沙·煩惱即菩提 詞注
。。一曲新詞酒一杯,煩惱縈心似亂麻。世間紛擾,如絲如縷,纏繞于心,令人難以解脫。然則,菩提悟道,不離此煩惱之境。試問,何處尋得清凈之地?唯有于煩惱中覺悟,方見真章。
上片解析:
首句:“煩惱縈心似亂麻”
。。開篇即以生動的比喻,勾勒出世人被煩惱所困的常態。煩惱如同紛亂的麻線,交織纏繞,難以理清。此句不僅描繪了煩惱的形態,更透露出作者對于煩惱的深刻體悟。
次句:“菩提悟道不離他”
。。緊接著上句,提出菩提悟道與煩惱不可分割的觀點。菩提,乃覺悟之樹;悟道,即領悟真理。此處意指,真正的覺悟并非遠離煩惱,而是在煩惱中尋求解脫之道。這一轉折,既是對上句的回應,也是對主題的深化。
三句:“淤泥深處見蓮花”
。。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比喻在煩惱的淤泥中仍能綻放出清凈之蓮。蓮花,象征純潔與高雅,此處寓意即使身處煩惱之境,亦能保持內心的清凈與覺悟。
下片解析:
首句:“貪欲轉時精進起”
。。下片開篇,筆鋒一轉,從煩惱的表象深入到內心的貪欲。貪欲,是煩惱的根源之一。當貪欲轉向,即開始轉向正道,精進修行便隨之而起。此句強調了轉變貪欲的重要性,以及精進修行對于覺悟的推動作用。
次句:“恨嗔消處大悲加”
。。進一步闡述內心的轉變。恨與嗔,皆是煩惱的表現形式。當這些負面情緒逐漸消散,大悲之心便油然而生。大悲,即廣大無邊的慈悲之心,是覺悟者的標志之一。此句表達了從煩惱到慈悲的轉變過程,以及慈悲之心對于覺悟的滋養作用。
尾句:“覺知轉念即天涯”
。。結尾一句,點明主題。覺知,即覺察與知曉;轉念,即轉變念頭。當覺知到煩惱的本質,并勇敢地轉變念頭時,便如同跨越了天涯海角,達到了覺悟的彼岸。此句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總結了全文的主旨,引人深思。
結語:
。。《浣溪沙·煩惱即菩提》一詞,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哲理,描繪了從煩惱到覺悟的心路歷程。詞中不僅展現了煩惱的紛擾與菩提的覺悟之間的緊密聯系,更強調了轉變內心、精進修行的重要性。讀罷此詞,不禁令人陷入沉思:在煩惱重重的世間,我們是否也能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是否也能在貪欲與恨嗔中尋找到大悲之心?愿我們都能以覺知為舟,以轉念為帆,駛向覺悟的彼岸。
賦詩:劉尚林
編發:何永明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