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緊扣鄉村振興與健康中國戰略實施要求,促進灣區森林康養產業發展, 6月20日廣州森林康養高質量發展國際學術交流會順利舉辦。
會議現場啟動“森林+醫療”森林康養結對儀式:廣州市12家單位結成首批6隊“森林 醫療”隊伍。現場發布首批20條“迎全運·森呼吸 羊城綠色康養徑”,其中包括海珠濕地林洲鳧影康養徑。
海珠濕地與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結隊,共同推動森林康養與醫療健康服務深度融合。
??漫步森林康養徑,開啟海珠濕地的“森”呼吸之旅??
在廣州這座繁華都市的心臟地帶,海珠濕地以1100公頃的生態秘境,悄然構建起一座“城市森林康養殿堂”。
作為全國唯一地處超大城市中軸線上的國家濕地公園,這里不僅承載著嶺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更以科學的生態修復、創新的康養模式與沉浸式的自然體驗,為都市人打造了一條集生態療愈、文化浸潤與健康管理于一體的森林康養徑。
森林康養
自然與健康的深度對話
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生態資源為載體,融合現代醫學、傳統中醫學與生態文化,通過森林游憩、療養、運動、養生等活動,實現身心修復與機能調適的健康管理方式。其核心價值在于:
環境療愈:森林中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濃度可達數千個,配合植物釋放的殺菌素(芬多精),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調節神經系統、緩解壓力。
運動賦能:森林瑜伽、太極、冥想等運動項目,結合林間步道與開闊草坪,幫助提升身體柔韌性與免疫力。
文化浸潤:嶺南水鄉民俗、古樹名木、濕地候鳥等文化符號,為康養者提供“記得住鄉愁”的精神滋養。
海珠濕地的森林康養實踐:
科學規劃與生態智慧的結晶
海珠濕地依托“藍綠生境網絡 百年林蔭大道 十大高質量街區”的空間布局,構建了多維度的康養體系,尤其林洲鳧影康養徑以三大特色區域為核心亮點:
“可耕作體驗”設計的水稻田:
共建野生動物糧倉,感受田園詩意
農耕實踐:通過插秧、割稻、清塘等課程活動,市民可親手參與水稻種植,體驗“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農耕樂趣。
生態共建:稻田不僅是糧食產地,更是野生動物的“糧倉”。市民在勞作中為鷺鳥、蛙類等生物提供棲息地,形成“人—稻—鳥”和諧共生的生態鏈。
五感療愈:在日光浴下踩泥巴、聞稻香、聽蛙鳴、賞魚鳥,感受泥土的溫潤、稻浪的起伏與生命的律動,讓身心回歸自然本真。
“友好型生態”設計的果林區:
再生藝術與自然冥想的融合
名優果樹種植:果林區種植石硤龍眼、雞心黃皮等嶺南名優果樹,四季飄香,果實可采摘體驗。
再生自然藝術:利用果樹修剪的木材,搭建昆蟲旅館、本杰士堆等生態設施,既為小動物提供棲息地,又形成獨特的自然藝術景觀。
再生藝術
康養活動空間:親水亭、菩提樹屋等自然冥想角點綴其間,定期開展果樹認養、木藝工作坊、生態藝術展、自然音樂會等活動,讓市民在藝術與自然中療愈身心。
“近距離觀賞”設計的觀鳥區:
沉浸式生態課堂
專業觀鳥設施:建有4個觀鳥屋、5條觀鳥徑,配備鳥類科普牌及互動設施,市民可近距離觀察斑文鳥、鷺鳥等濕地鳥類。
生態科普教育:通過觀鳥活動,市民可學習鳥類知識,了解濕地生態系統的奧秘,感受“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生命活力。
心靈棲息地:觀鳥屋靜謐幽深,觀鳥徑蜿蜒曲折,市民在鳥鳴聲中靜心冥想,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寧靜。
海珠濕地的康養優勢:
都市中的生態療愈場
區位優勢:地處廣州新中軸線南端,地鐵18號線龍潭站直達,交通便捷性遠超傳統森林康養基地。
資源稀缺性:全國唯一“城央濕地 萬畝果園”雙遺產疊加,兼具城市生態會客廳與自然療愈場的雙重功能。
模式創新性:首創“濕地EOD模式”,通過生態修復與產業開發的良性循環,實現康養產業的自我造血與可持續發展。
文化深度:嶺南水鄉民俗、古樹名木、濕地候鳥等文化符號,為康養者提供“記得住鄉愁”的精神滋養。
體驗建議:
如何開啟一場森林康養之旅?
最佳時段:清晨或傍晚,避開高溫與強光,感受森林的靜謐與清涼。
推薦路線:
田園詩意線:沿水稻田體驗農耕樂趣,感受“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意境。
果林藝術線:探訪果林區,參與木藝工作坊,在菩提樹屋冥想,體驗自然與藝術的交融。
觀鳥生態線:沿觀鳥徑漫步,在觀鳥屋靜候鳥群,學習濕地生態知識。
必備裝備:輕便運動鞋、防曬帽、水壺,可攜帶便攜式空氣質量檢測儀,實時監測負氧離子濃度。
深度體驗:參與濕地研學課程,學習古法農耕、非遺手作,或預約森林療愈課程,感受自然與人文的雙重療愈。
在海珠濕地森林康養徑,每一步都是與自然的對話,每一次呼吸都是對身心的凈化。
無論是踩泥巴、聞稻香的田園詩意,還是果林藝術、觀鳥冥想的生態療愈,這里都將成為都市人“回歸自然、療愈身心”的理想之地。
讓我們走進這片城央綠洲,開啟一場身心共愈的森林康養之旅!
END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