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塹秋湖生態修復與水生生態功能維護的對策與建議
戴年華
(江西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鄱陽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的核心濕地和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生生態屏障,其生態系統的穩定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深遠意義。然而,近年來受極端氣候、人類活動及政策調控等多重因素影響,鄱陽湖尤其是其湖中湖“塹秋湖”面臨保水功能喪失、水生生物資源衰退、越冬候鳥承載能力下降等嚴峻挑戰。現從水生生態問題、生態修復措施、水-草-魚-鳥-湖和諧共生等,綜合探討塹秋湖生態修復與湖泊-濕地生態功能維護的關鍵路徑。
一、塹秋湖生態危機的主要表現
(一)水生生物棲息地破碎化與食物鏈斷裂
鄱陽湖的塹秋湖傳統上通過人工調控水位進行漁業活動,同時也為候鳥越冬提供了淺水區、泥灘和草洲等多樣化棲息環境。然而,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實施后,塹秋湖的水位管理機制失效,導致水生生物喪失和濕地植被退化,鶴類、雁類等植食性候鳥失去適口食物,現呈棄湖入田覓食,人鳥沖突劇增。鄱陽湖洪泛區共有 0.0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中湖 319 個,總面積為 557.68平方公里,約占全湖平均面積的 28.88%。據農業農村部門統計,鄱陽湖有塹秋湖162處,面積652平方公里,其中南昌市新建區338平方公里(占51.8%),上饒市余干縣186公頃(占28.5%)。水利部門統計,鄱陽湖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中湖102個,其中自然形成的碟形湖30個,人為筑堤形成矮圍且有閘調控水位的塹秋湖72個。2022年大旱期間,80%以上的省鳥——白鶴因天然水生植物冬芽產量銳減被迫轉向農田覓食,引發人鳥沖突,部分農田減產達20%-30%。此外,非法采砂導致湖床下切3-4米,水體連通性破壞,進一步加劇了湖泊-濕地生境的破碎化。
(二)魚類資源衰退與擱淺風險
枯水期延長(9月至次年3月)導致湖面縮減至豐水期的1/10,魚類被困于孤立淺水洼地缺氧死亡(“魚灘”現象)。盡管禁漁政策促進了魚類資源恢復,但禁止救助性捕撈擱淺魚類造成資源浪費。例如,漁政部門嘗試轉運擱淺魚群至贛江,可能引發新水域生態污染。
(三)江豚生存空間壓縮
江豚棲息地受非法采砂和水質渾濁威脅,極端干旱導致其活動空間進一步壓縮。2022年大旱期間,鄱陽湖水位創歷史新低,裸露湖床增加江豚擱淺風險,而采砂規劃直接干擾都昌等核心棲息區。
二、水生生態修復與濕地功能提升的核心策略
(一)動態水文調控與塹秋湖功能重構
為恢復塹秋湖的保水生態功能,江西省通過修訂《江西省濕地保護條例》(2025年1月施行),明確建立枯水期應急機制:當星子水文站水位降至8米以下時,水利部門需加強水資源調度,林業和農業農村部門分別開展水生生物(如魚類、江豚)應急保護。同時,推動塹秋湖從漁業水域向候鳥越冬棲息地轉型,例如吳城濕地大湖池通過修建涵洞恢復水系連通性,以期待白鶴回歸天然濕地數量能夠逐步回升。
(二)改造修復生境,構建白鶴保護“底線”
一是強化鄱陽湖天然棲息地的生態修復。需盡快修復鄱陽湖中上饒余干縣和南昌新建區境內塹秋湖的水生植被,讓白鶴等水鳥重新回歸自然濕地,是解決“人鳥沖突”“鳥線矛盾”的關鍵。二是適當拓展棲息地,延伸候鳥“生命線”。可在鄱陽湖東岸,如余干縣林充湖、鄱陽縣大蓮子湖附近區域,開發其它適宜地點,進行白鶴等越冬候鳥棲息地生態修復和人工食源地規范建設。同時,嚴格限制規模和數量,避免出現鳥類野外生存能力降低、疾病傳播等負面影響。三是加強候鳥食堂的食源管控。梯度開放“食堂”,以南昌市鯉魚洲白鶴小鎮為例,控制種藕面積在500畝內,并可對現有藕塘進行分時分段梯度管理,根據白鶴的停留周期施行輪流開放制度,避免一次性全部開放從而吸引大量越冬候鳥聚集;改造區域“食源”,在鳥類農田聚集區(特別是輸電線周邊),對白鶴等鳥類的覓食生境進行改造,如對稻田進行冬耕等,使農作物、雜草等食源的生物量減少,降低白鶴等對農田的利用強度,減少鳥撞電線風險。
三、未來挑戰與綜合治理方向
(一)平衡禁漁政策與生態需求
禁漁政策雖恢復魚類資源,但需允許公益組織救助性捕撈擱淺魚類,用于飼料或生態補償,避免資源浪費。同時,需科學評估鄱陽湖水利樞紐的生態影響,該工程通過“調枯不控洪”原則調控水位,有望緩解秋季退水過快問題,恢復濕地植被梯度發育。
(二)跨區域協同與科技賦能
需構建長江流域聯合治污機制,推動數據共享與生態補償基金設立。例如,江西省修訂鄱陽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總磷污染治理。此外,應深化鄱陽湖水生植被恢復技術研究,探索耐旱物種培育,提升濕地抗逆能力。
鄱陽湖塹秋湖的生態修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融合科技、政策與社區力量,平衡保護與發展的矛盾。當前,植被恢復試點、智慧化監測及法規完善已初見成效,但長期修復仍需動態調整策略,應對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疊加影響。未來,通過深化跨學科合作、優化水文調控及推動國際候鳥廊道保護,鄱陽湖有望成為全球濕地生態治理的典范。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